[書摘]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

這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的書,作者是Christensen,同時也寫了「創新的兩難」。他是位虔誠的基督教徒,因此造就了這本融合了道德與商業,指引人生的好書。

重點節錄

有時從經驗學習,代價未免太大。你不一定得結過好幾次婚,才知道如何當一個好丈夫或好妻子;你也不必等最小的孩子長大成人,才知道如何做個好父母。

人生很多問題不是用單一理論就可以解決的。

對你的工作生涯而言,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?但問題在於,你覺得最重要的不一定等於讓你快樂。

百分之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八容易 。

好的理論不會只能運用在一些公司或一些人身上。

**談誘因與動機,人究竟為什麼工作?

動機有兩種要素,分別是「保健因素」和「動機因素」

地位、薪水、穩不穩定、工作環境、公司文化等這種讓你感到安全感的東西,叫做保健因素。具有挑戰性的工作、得到認可、責任與個人成長。你能從工作本身感覺到你的付出是有意義的。叫做動機因素。你會發現,即使不斷改善工作的保健因素,你也不會立刻變得熱愛這份工作,頂多只是不討厭而已。真正能讓我們感到滿足的是「動機因素」。如果依照保健因素來選擇你的工作,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個龐大的問題。

每一個人壓力都很大,包括要養活自己或養家、達成父母和朋友的期望,有人要求自己樣樣都要比別人強。因此,Christensen的同學、還有很多商學院的畢業生,因此瞄準既高薪又高尚的工作,例如銀行、擔任基金經理人、企管顧問等。

有了一份高薪,安穩的工作之後,房貸不成問題,家人也能過著優渥的生活,但他們當初的夢想呢?他們只能告訴自己:「再等一年吧……」或是「我不知道自己現在還能不能做別的事。」過不了多久,有些人就發現他們已經開始厭惡自己的工作。但他們發現自己根本難以脫身。

為了發掘真正的快樂,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尋找有意義的機會,讓你得以學到新的東西,肩負更多的責任。問自己一些問題,「我目前做的工作有意義嗎?這個工作是否能給我成長的機會?我可以學到新東西嗎?我有機會得到認可、獲得成就嗎?我能擔負更多的責任嗎?」

談計畫與變化

不少學生和年輕朋友總是認為生涯必須小心計畫,想好未來五年的每一步。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生涯中,不管你是否察覺得到,我們總是一方面按照審慎的策略往前走,另一方面必須應付無可預期的選擇。你不可能坐在家裡靠苦思與冥知道自己想做什麼。你一定要走出去,好好嘗試,才會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最符合你的才能和興趣。找到答案後,再來採取審慎規劃。

人不可能清楚的看見自己的未來,別再浪費時間去尋找能透視未來的水晶球。再說,可能會被未來的假象迷惑、對機會視而不見。你在思量生涯之路要怎麼走時,也該展開視野,容納更多可能。隨時準備迎向機會的挑戰,必要的時候臨機應變,不斷地調整你的策略,直到你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。

計畫時,要記得問「哪些假設必須證明為真?」,還有你該如何驗證這些假設?這個問題不只是企業策略要驗證,人生抉擇也要驗證。在你接受一項工作之前,請仔細想一想,如果你想要達成你希望,別人必須做什麼?或與你配合什麼?

外包的悲劇,了解你的能力 

Dell電腦對上Asus,最後一步步一味追求投資報酬率,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外包給Asus,最後只留下品牌。你得了解未來成功必須具備的能力。無論如何,你必須保有這樣的能力,否則就是把公司的未來交給別人。如果你想成為大公司的執行長,你不能去想「什麼樣的工作是成為執行長的墊腳石」,而必須想「如果要成為成功的執行長,我必須要有哪些經驗,必須克服哪些問題?我必須要學習什麼?」

小心邊際思考,以及隨時保持正確的價值觀

大多數人都以為,生命中出現有關倫理的重大決定時,眼前會出現像是不斷閃爍的霓虹燈警告:「請注意,你將面臨重要決定。」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,在那時命運的轉捩點,他會做出正確的決定。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不是隨隨便便,沒有原則的人。

問題是:人生很少如此。你根本看不到任何警告標誌。大多數人每天都會面臨一連串小小的決定,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,你會發現,這些決定確有非常深遠的影響。Christensen 本身的專業是破壞性創新,所以他看了很多企業採取了錯誤的策略造成倒閉或放棄市場。這通常是錯誤的邊際思考造成的結果。人生也是如此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